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1号提案的答复

2020-05-18 12:18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民革河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加强冀中音乐会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进一步打造河北特色文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冀中传统音乐乐种丰繁,风格各异,在传统文化遗产宝库中蕴藏丰富,影响深远,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品,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民俗联系紧密,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冀中传统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特有的历史意义。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传承人演绎的作品,更在于传统音乐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千百年来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谐社会氛围,维系社会关系的“乡俗礼乐”,为广大城乡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河北冀中传统音乐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众多,分布在廊坊、保定、沧州、定州、雄安新区等地区,冀中传统音乐与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相互依存。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省、市、县文化部门对冀中传统音乐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保护措施。
       已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有:一是以项目保护为核心,构建名录体系。目前,我省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已公布省级非遗名录共计990项(子项),其中入选国家级名录149项。其中有100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民间音乐会项目属冀中传统音乐。二是以传承人为载体,构建传承体系。我省公布了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77人,其中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49人,其中,冀中传统音乐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7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7名。目前,河北建立了全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档案资料库, 2018年开始省级传承人补助从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至6000元。从2013年开始,率先在全国实行了代表性传承人年度审核的“动态管理”制度。同时,在“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等媒体开设了传承人专栏,组织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展览、展演、对外文化交流等活动,介绍其技艺,提高其知名度。三是以普查为基础,构建研究体系。200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非遗普查工作,对我省冀中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分布情况、传承谱系、曲谱、乐器等进行了调查、登记,并撰写了《普查工作汇编》及《普查登记表》;2006年,出版了全国首部印刷体工尺谱《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该书共收录屈家营音乐会、高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胜芳音乐会等20个有代表性音乐会的700多首古曲的工尺谱资料,并录制出版了汇集400余首古曲的《河北民间音乐传统曲目集成》(CD);廊坊市也对屈家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等11个音乐会进行了录音、录像,共录制乐曲200余首。四是以基础设施为依托,构建传播体系。目前我省共建立了10所专题博物馆,16所民俗博物馆,121个传习所,为国家级名录等重点非遗项目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其中有冀中传统音乐场所有屈家营音乐堂、延福屯音乐会音乐堂、里东庄音乐房等。五是以传统节俗为依托,搭建传承展示平台。目前,河北省民俗文化节、鄚州庙会、后土庙会,以及春节、元宵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和传统民俗活动,为冀中传统音乐提供了展示、交流、传承、传播的平台和窗口。六是以数字化为载体,构建新的保护模式。自2010年起,河北省启动实施了非遗数字化保护系统工程,研发建立了河北省传统音乐类非遗资源项目数字化保护平台。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对省内近百项传统音乐类项目的有效存储和保护,并在网站开辟了传统音乐类项目电子分布式图集浏览和完整的查询检索系统。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把冀中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工作纳入全省非遗总体保护规划,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普查和记录整理
       在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收集整理冀中传统音乐的有关资料和传统曲目,特别是一些老的曲谱、乐器、服装等要妥善保存。同时,对现有传统曲目进行整理和抢救,采用录音、录像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音乐会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保存。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冀中传统音乐档案资料数据库。
       二、加强冀中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从2012年开始,省级财政陆续对省级非遗项目进行了专项资金补助。下一步将加大对冀中传统音乐经费的支持力度,用于其保护、传承工作。二是建立冀中传统音乐传承人档案资料数据库。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冀中传统音乐传承人,特别是老艺人进行登记建档,全面掌握冀中传统音乐演奏队伍的状况。三是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对确实有传承困难的传承人,通过给予一定的资助等方式,保证其能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继续做好冀中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
       三、推进冀中传统音乐的研究、传播和弘扬
       一是大力开展冀中传统音乐的调查、研究,出版有较高文化艺术价值的论文,对冀中传统音乐的专业价值进行充分考证和认定,并把研究成果汇编成书。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文化节庆活动、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宣扬冀中传统音乐的魅力,展示非遗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提高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非遗保护的意识和关注度。三是鼓励举办冀中传统音乐会展演活动,展现古老音乐魅力和风采,恢复其生机与活力。 
       四、打造冀中传统音乐文化品牌
       一是坚持传承保护和创新提高相结合,组织编创以冀中传统音乐为展现手法的精品节目。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形式和内容,精心策划,精美包装,精良打造,使之成为河北民间文化整体推向国内外市场的一个文化品牌,充分展示冀中传统音乐的魅力。二是坚持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通过非遗来提升旅游的文化品质,通过旅游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后,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普及、推广和弘扬冀中传统音乐,使这一古老文化瑰宝焕发昔日风采。
      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与监督,共同为我省文化和旅游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贵单位对以上办理情况有何意见,请填写《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附后)并及时反馈。

      2020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