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注河北传统文化,传承非遗艺术瑰宝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制定政策,加强传承。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戏曲艺术繁荣发展,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15〕52号),省政府办公厅根据国办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印发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戏曲传承发展的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开展戏曲普及工作。结合我省学校教育实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的戏曲演出。
2016年,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原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印发了《开展家乡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意见》,把我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立足不同年龄阶段,组织编写校本教材,不断丰富内容,并要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主题班会、团课、队课教育。这些都是与代表的建议相契合的。
二、积极开展传统艺术进校园活动。
近年来,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校中开展了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将河北梆子、井陉拉花、武强年画等河北民间戏曲、曲艺和传统手工技艺等非遗瑰宝纳入校本课程,全省57所中小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组织和引导全省戏曲院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深入推进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惠民演出活动,塑造了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全省各级各类戏曲院团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全力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演出丰富多彩。2017年起,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等五部门持续主办了“知声腔国粹 爱家乡文华”全省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省形成了浓厚氛围,产生了广泛影响和声势。2017年,《李保国》于9月21、22日在河北农业大学隆重上演,正式启动了省级院团的演出任务。全省各级各类院团均在当地文化部门的组织动员下,演出场次向进校园倾斜。石家庄市按照“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的补助办法对进校园演出的戏曲院团进行补贴,保证活动顺利完成;张家口市采取演出单位与任务学校对接的方式,自主安排场次和时间;秦皇岛市开展了“艺术润心田 戏曲进校园”活动。安排专人与各个学校进行接洽、安排演出计划,落实重点场次,保证演出质量;定州市开展了以“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为主题的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掀起了戏曲进校园演出的新高潮。仅2017年全年完成各类戏曲进校园演出8100场,2019年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3000余场,是全省各地大中小学在校师生免费欣赏到专业戏曲院团的优秀戏曲演出。
二是活动载体丰富。各级文化部门和文艺院团积极探索丰富活动的内容、形式和外延,创新方式,营造浓厚戏曲传承氛围。邯郸市组织市直文艺单位优秀演员和演奏员与学校“结对子”,实施“一人一社、一团十校”的帮扶发展机制,定期走进学校举办戏曲知识讲座、进行现场展示、教画脸谱等;秦皇岛市组织戏曲专家和专业演员通过“戏前说戏”和“戏后互动”环节,从“戏曲发展简介”“舞台呈现解读”“行当人物示范”“精品剧目欣赏”等四个方面为师生们展示优秀传统戏曲艺术之魅力;唐山市滦南县确定了“冀东文艺三枝花”进校园活动示范学校9所,校园辅导基地16个,使“三枝花”艺术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特色发展方向,部分学生达到了较高的戏曲艺术水平,并多次参加省市演出,受到了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玉田县评剧团每周深入到小学开展戏曲辅导,培训戏曲理论知识、戏曲表演基本技能,注重言传身教。已开课500多节,培训学生120余名,多人多次在少儿春晚等活动中崭露头角,起到了带动示范效应,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参加到了戏曲课程之中。
三、加强传统文化艺术人才培养。
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出台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命名和管理暂行办法》,命名了13个省内大中专院校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促进了传统戏曲在校园内的传播和人才储备。2018年,经教育部评审,唐山师范学院和邯郸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批传承基地。河北师范大学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它是我省高校建立的第一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对推进全校的传统文化戏曲教育和戏曲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宣传、教育等部门,充分利用我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力度,切实加强对非遗艺术瑰宝的传承保护。
一是进一步拓展宣传推广方式,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传承教育活动同时,采用“两微一端”等多种形式对戏曲文化进行推广,提供活动信息的及时推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及时通报演出活动场次和内容,推动各级戏曲院团进一步抓好落实,确保按时完成演出场次任务。
二是进一步加强专业院团和戏曲基地、戏曲协会等专业团体的建设,提高送戏进校园的供给能力。着眼于戏曲教学队伍建设和戏曲后备人才培养,采取专家培训骨干、骨干带领教师的做法,以各专业院团的人才为主力,整合民间戏曲团队力量,专兼结合,壮大戏曲进校园的人才队伍。
三是结合群众文化活动,搭建戏曲演出平台,充分展示戏曲文化进校园工作成果。创新实践,组建戏曲社团,开展校园戏曲展演活动,活跃校园戏曲文化氛围。同时要注重将传统戏曲剧目演出融入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如安排学生与名家同台演出、在各类文化活动中设立青少年戏曲比赛项目等,为学生搭建戏曲交流展演舞台。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与监督,共同为我省文化和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20年5月8日
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831号建议的答复
2020-05-18 11:27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8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