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712号建议的答复

2020-05-18 11:18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孟祥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文物保护单位引入博物馆展陈项目让文物活起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区位,造就并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珍贵文物,是在全国有影响的文物大省,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394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1处,居全国第3位,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63处。全省现共有博物馆、纪念馆142座。
       首先,中央设有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我省也设有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均可用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与展示。地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者和有关地区博物馆要认真研究文物保护单位引入博物馆陈列展览展示的结合形式,在具备资金申报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资金管理办法按程序申请补助资金。河北省文物局将积极和国家文物局及省财政厅沟通,同时,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措并举,落实保护资金投入。
       其次,河北省文物局积极落实国家文物局实施的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各项工作任务,组织推动文博人员培训学习,逐步提升文博行业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结合国家近期将要出台的博物馆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推进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赋予博物馆在人才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上的更大自主权。
       第三,国家历来鼓励依托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博物馆,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落实文物保护属地管理要求和地方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我们将继续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指导地方政府谋划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项目时,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文物保护单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研究后续合理利用,将展示利用内容合理纳入整体项目中,借助互联网、数字虚拟技术等科技手段,实现利用与保护并重,宜博物馆则设立博物馆,宜参观游览则开放游览,切实让文物活起来。
       例如随着我省考古成果的不断丰富、公众考古需求的日益高涨和数字化展示手段的成熟完善,我省公众考古实践和数字化展示项目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雄安南阳遗址公众考古活动、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的亮化展示工程等。河北省文物局将继续做好考古工作的公众考古和数字化展示工作,积极尝试新方法、新途径,加强培养考古工作者的公众传播意识,引导考古工作传播方式由“窄播”向“广播”方式的转变,提高博物馆展示项目的适时性和鲜活性,促进我省优秀的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展示。
       在数字化公共服务领域,为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博行业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河北省文物局针对河北文博事业发展实际,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以文物资源数据的高清采集、优化处理、解析共享、弘扬传播与创新应用为核心,以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手段,构建面向行业管理与公众服务的数字化双向互动架构体系与交流平台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实现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服务公众的目的。平台试运行近一年来,访问人数近65万。
       《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目前我省平均53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河北省文物局将着力推动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落地见效,协助地方党委和政府,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与监督,共同为我省文化和旅游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20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