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兴隆县:小山村里也有“诗和远方”

2019-03-05 16:29 来源:河北日报

上庄村的诗歌墙。


201610月,上庄村村民为第二届中国·兴隆刘章诗歌奖颁奖活动排练节目。

一个地处燕山深处、资源匮乏、仅有500多口人的小村庄,竟然先后走出4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11位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89部诗文集,形成在中国诗坛独具风格的上庄诗派。近年来,兴隆县安子岭乡上庄村汇聚乡贤能人力量,借力独特的诗歌文化,以诗歌为媒,淳化乡风民风,开拓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没有资源如何寻找资源

——挖掘传统文化谋发展

上庄村一直是省级贫困村。6年前,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一半家庭是贫困户。上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福强说,未来如何发展,大家一头雾水。

2012年,村两委班子成员提出党建+乡贤形成合力,达到“1+12”效果的发展思路。上庄村有不少在外面事业有成、热心村庄发展的乡贤能人。其中,承德市作协主席刘福君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联络其他乡贤能人反哺桑梓。

思路决定出路。乡贤智囊团与村两委班子达成共识,将村庄定位为诗歌上庄,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文化名村,实现精准脱贫。从道路整修、河道拓宽到民居改造、果园建设,拟定了五年发展计划。

今日的上庄村,8万多棵栗子树、3万多棵山楂树充满生机,青瓦白墙的民居隐于林荫之间,6公里清澈见底的河道可以垂钓、游泳嬉戏。走在上庄村路上,你可以随处看到诗碑、诗墙。一条小溪已垒坝成塘,修建的中小学生古诗文水上长廊贯穿整个村庄。诗上庄旅游接待中心、诗上庄诗歌广场、诗上庄诗人之家、诗上庄诗歌园、诗上庄书画院、诗上庄图书馆、诗上庄文化礼堂、五华里田园悟道、百福桃源新民居等建筑景观,分布于村子的各个节点。

小河轻轻淌,鸟儿把歌唱,春来山花笑,金秋果飘香……”每天,村歌《我的上庄》都会在山间回荡。在乡贤文化的影响下,看得见诗歌、留得住乡愁的诗意桃源上庄村,发展得越来越好。

农村美不美,一看环境,二看民风。最大限度缩短文化与心灵的距离,充分激发乡土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之基。

该村创办村级诗刊《诗上庄》、组建文化艺术团、举办好婆婆好儿媳评选活动、制定首部村规民约……从孩童到老人,背诗、诵诗、写诗蔚然成风。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村民的思想观念。

如今的诗上庄,村民家家有藏书、户户有家训,写诗、诵诗、打快板、唱戏曲、跳广场舞等已成为生活常态;村子有自己的村歌、村刊、村文化艺术团;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兴隆刘章诗歌奖诗上庄国际诗歌论坛;村敬老基金会每年表彰好儿媳并发放敬老金;每年寒暑假举办诗上庄赛诗会。

经过几年的努力,上庄村已发展成一个有故事、有温度、有品牌、有影响的示范村。很多知名学者都给予了诗上庄高度评价。

没有产业如何发展产业

——传统文化也能淘金

厚积的文化逐渐成为上庄村发展的独特优势。经过商议,村里决定以诗上庄作为文化产业项目的主体,大力开拓文化旅游发展之路。成立兴隆县诗上庄文化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与合作社,建立了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富民机制,首批吸收了79户村民23.1万元资金入股公司,每户村民每年可获得10%利润分红;投资1500万元,建设可容纳50户、178口人的易地搬迁点——桃源居项目,原有房屋进行民宿改造,原住户无力经营,每年可得2000元到4000元不等的分红,加之土地流转金、房屋租赁金,村民的收入提高了。

以诗名村,以诗兴村。谈到今后的发展,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李金龙满怀憧憬:“2018年,上庄村已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今年春季,上庄村将以研学游、体验游为主,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发展休闲养老,逐步形成以诗歌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从而达到村民人人就业,实现共同富裕。在此基础上,准备与同属一条水系的另外几个村子连成一片,打造真正的诗歌小镇,从而带动周边更多村子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