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河间大鼓

2012-12-21 00:00 
 

河间市地处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腹地,居京、津、石家庄三角之中。

河间大鼓是一种群众性的民间艺术,在当地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全市大村镇几乎都有大鼓或特大鼓。河间大鼓在明清时期最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每到重大节日,更是锣鼓喧天、威风八面,深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河间大鼓因鼓身大而得名,因其鼓面大(大鼓可供8人同时敲打)、表演人数多、阵势大、演奏套路多,曾称雄京都,号称“天下第一鼓”。河间大鼓辉煌时期曾有150套鼓谱,现在比较流行的约3050套,而且套路传授、技巧掌握全凭领班口传面授。河间大鼓的演奏内容丰富,演员击打动作诙谐有趣,艺术性和观赏性极强。

河间大鼓按演奏风格、技巧大致分为东路、西路两个流派。东路流行于河间市东部各乡镇,以米各庄周边为代表,特色是没有套鼓,鼓与铙镲齐鸣,有的套路更注重铙镲表演,演奏起来有万马奔腾之势,不可阻挡;西路流行于河间市西部各乡镇,以兴村周边为代表,特色是以套鼓为主,即小鼓领大鼓合,节奏明快,震人心魄,火爆异常。

河间大鼓的演奏乐器由大鼓、小鼓(俗称引鼓)、大镲、小镲、大铙、大锣、小锣、云锣组成,代表作品有《喜气洋洋跨世纪》、《改革开放庆丰收》等。

河间大鼓经过了百年风雨沧桑,现在出现了演员年龄老化、新生力量不足、活动费用募集困难、鼓队乐器匮乏等问题。另外,仅凭口传面授传承,制约了新鼓手的成长,特别是一些复杂多变、演奏技巧高超的套路,面临失传的危险。套路越来越少,又不能及时创新,大鼓的观赏性受到影响,抢救和保护河间大鼓迫在眉睫。保护好河间大鼓,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