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藁城战鼓

2012-12-21 00:00 
 

藁城战鼓起源于唐朝天宝年间,又叫“气鼓”、“斗鼓”、“藁城金钹战鼓”、“武林战鼓”,是藁城市农村传统的民间艺术。

藁城战鼓源于祭祀,封建时代是祈雨拜庙的必备舞队。凡遇寺庙祭日,必击鼓舞钹舞蹈,希望神明保佑,降福灭灾,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久沿成习。在本村参加祭祀叫“打醮”,到外村赶会则叫“闯醮”。春节期间,战鼓最为活跃。农历腊月三十晚上,人们有“熬五更”的习俗,届时村村敲响大鼓,立擂街头,较量技艺,彻夜不停,有时敲鼓十几天,甚至打架斗气,所以人们戏称它为“气鼓”、“斗鼓”。

清朝末年,经过藁城土山村秀才、藁城商会会长刘风祥改革创新,一些武术动作被编排到战鼓套路中。从此,战鼓由单调的敲打表演上升到武术舞蹈表演,被当地百姓叫做“武林战鼓”。

藁城战鼓共分黄家庄、马庄、土山村、五界村四大流派,100多个鼓会。以黄家庄为首的鼓会,表演特点是激烈雄健、动作舒展,代表套路是“十添油”、“拿曹操”。以马庄为首的鼓会,流派表演特点是刚柔相济,起伏跌宕,代表套路是“一龙破二虎”、“凤凰双展翅”。以土山村为首的鼓会,表演特点是步伐敏捷、脚步灵活,代表套路是“八卦战”、“博林战”。以五界村为首的鼓会,表演特点是钹花繁多、动作飘逸,代表套路是“大决战”、“大出击”。以上四种流派各有12种套路,各有各的鼓点伴奏和独特的表演形式。

藁城战鼓动作幅度大,力度强,鼓声雄厚壮阔,如春雷滚滚;钹音律动优美,铿锵有力,锣声清脆如百鸟闹春。钹花翻飞,金光闪闪,舞姿雄健,剽悍壮烈,气势磅礴,激人奋进,具有浓重的燕赵古风。舞钹队员讲究跳、跃、翻、滚、闪、展、腾、挪的特点,几十人、甚至几百人表演,形成了龙腾虎跃、铺天盖地的气势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藁城战鼓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时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的贾作光先生,称藁城战鼓是“民间艺术瑰宝,冀中人民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