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常山战鼓

2012-12-21 00:00 
 

正定县原名真定,系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民间艺术之乡。自晋至清末以来一直都是郡、州、路、府的治所,是古代冀中、冀南一带的经济文化中心。

常山战鼓因正定在历史上为常山郡(三国名将赵子龙故里)而得名,是正定民间表演艺术的优秀代表。

常山战鼓历史悠久。据传,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型,至明代盛行于民间。建于隋朝的正定隆兴寺大佛石座上,就刻有古人击鼓的浮雕。《正定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城市村墟,锣鼓虚日”,“市井箫鼓喧闹,鼓声不绝、相塞于途”。可见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也多雄壮战鼓之声。

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锣鼓表演艺术。其编制小则几十人,大至几百人不等。套路多样,品种丰富,曲牌繁多,大多由独立的锣鼓段子连缀组合而成,共972套之多。其表演方式为边击乐边舞蹈,鼓手腾挪跳跃,鼓钹上下翻飞,造型丰富,技术精湛,气势雄浑,舞姿优美,主要用于广场表演。

常山战鼓伴随多种民俗活动形成并发展,多用于婚寿嫁娶以及节日典礼,是农村民间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山战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表演曲牌及套路基本为当地所特有。且传承严格,有家传和以师带徒两种方式。

常山战鼓是正定古城鼓、舞文化的重要遗存,对其加以保护不仅有助于了解研究我国民间鼓乐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对深入研究地方民族文化、民间习俗也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

常山战鼓目前尚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及市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如不着力加以保护,仍有失传断代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