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县地处河北省南部,与邯郸、曲周、武安、鸡泽等县相邻,西依太行山麓,名河与滏阳河自西向东横贯而过。永年鼓吹乐在河北冀南鼓吹乐中最具代表性,是河北省最有影响的民间乐器曲种之一。在隋末农民起义年间,领袖窦建德在永年建都称王时,军中和民间就已有吹打乐,可见其历史之久远。明中叶以后,鼓吹乐日渐成熟、繁盛。据清光绪年间编制的《永年县志·风俗志》中记载,民间婚葬祭礼时大量使用此乐,代代相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在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中仍呈现一片兴盛景象。永年鼓吹乐在民间有响器班、吹手班、娱乐班、响艺班等俗称,它的乐器按当地习惯分为文乐和武乐两部分。文乐有各种唢呐、笙、横笛、喉管(俗称闷子);武乐有小堂鼓、按鼓(又叫挎鼓)、鼓板、梆子、钹、锣、小镲、马锣、大锣等。其演奏方式多样,主要为吹奏、打击、咔戏。其中咔戏是对各种声音,特别是对戏曲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吹奏是鼓吹乐演奏中最主要的形式,以吹奏曲牌为主,曲目丰富,包括杂牌曲、套曲和咔曲三种。据不完全统计,永年鼓吹乐有各类曲牌50余首,曲目200余个。杂牌曲的曲目最多,且大多是节奏强烈、有板有眼的奇拍型乐曲,旋律跳跃,具有红火热烈或明快泼辣的特点,如《钯缸》、《快赞子》、《霸王鞭》、《十样景》、《扯不断》、《小磨房》、《小开门》等。套曲是由独立的杂牌曲连缀起来的,如《刘备过江》、《阴阳风》、《杂牌曲》等。吹咔曲的曲目十分广泛,各种戏曲均可咔奏,如《朝阳洞》、《秦香莲》、《大登殿》等。这些乐曲大部分是永年鼓吹乐独有的,也有部分曲牌和曲目是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接纳融合了某些剧种或艺术形式的音乐而形成的。永年鼓吹乐演奏风格粗犷热烈,欢快活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永年鼓吹乐的传承以家族相传为主。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五大流派,即永年龙泉、洺关和界河店的刘家,龙曹的周家,尚古的姚家。永年鼓吹乐在演奏时一般以79人组班进行,现又加入了戏曲演员,演奏形式更加丰富。
永年鼓吹乐是河北省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其曲牌曲目中蕴含着有关我国民间音乐的丰富内容,是研究学习我国民间音乐的珍贵资料。同时,其传统演奏方式、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对我国当代民族吹奏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极大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