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燕山余脉南麓,在京、津、唐之间,因“古人种玉”的传说而得名。
玉田泥塑于清光绪年间形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光绪年间,有以刘凯为代表的泥笛艺人,其工艺在乡间繁衍流传。刘凯之子刘俊祥在继承父亲传统泥塑艺术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他所塑造的泥笛达300多种。其中有的在泥埙腹底镶一支用芦苇秆制作的小笛;有的在顶端扎两个“鼻眼”直穿两侧深孔,口吹顶部或背部等处小孔,泥埙便发出奇妙悦耳的音响。20世纪60年代初,玉田泥塑发展到鼎盛时期。每逢集日,挑担、背筐、推小单轮车的人们,载着泥笛涌向集市,集市上泥塑摊点长达一华里,形成了泥人一条街。来自北京、天津、山东、东北各地的商贩络绎不绝,争相购买。
玉田泥塑与天津泥人张的泥人不同,玉田泥塑体现了更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体泥彩塑,造型单纯简练,以白色作地儿,敷以红、黄、绿、黑各色,色彩强烈而协调,在我国民间泥塑领域以独特风格而占有一席之地。
玉田泥塑以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田园动物等为题材,用泥土捏塑形象,经彩绘后成为泥埙,供少儿把玩。造型一般为椭形体,单纯简练,内镶苇笛,外观色彩强烈而协调。玉田泥塑制作工艺过程为取土和泥、捏泥胎、制泥模、合模装笛、修整晾晒、铺白粉地儿、调胶、敷彩等八道工序。代表作有《八仙过海》、《麒麟送子》、《大公鸡》、《搬不倒》、《孙悟空》、《花老虎》、《秦琼》等。
玉田泥塑作品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1987年2月,吴玉成和刘广田在河北电视台现场表演玉田泥塑制作过程。1990年,刘广田的泥塑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受到专家肯定。刘广田的代表作《小狮子戏绣球》和吴玉成的代表作《骑毛驴走娘家》,曾经分别入选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很多泥塑爱好者前往观摩学习,玉田泥塑誉满京城。
玉田泥塑在京东一带占有着重要地位,其学术价值在河北泥塑中首屈一指,发掘、抢救和保护玉田泥塑将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泥塑史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