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古来多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游牧区。丰宁满族剪纸艺术集中体现了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文化形态。丰宁满族剪纸构图丰满,富于变化,造型手法夸张,它所流露出的“拙”、“雅”之气是一种天真的坦露,是一种单纯质朴的美。
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南北、满汉文化相互碰撞交融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到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的独特风格。由于当地满族人居多,剪纸主要以窗花、礼花、满族节令、民俗为主要内容,极具地域化、民族化的独特风格。清末民初,丰宁满族剪纸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村村都有自己的剪纸群体和高手,几乎人人会剪纸。新中国成立后,丰宁满族剪纸从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之更贴近现实的生产与生活。每到年节,当地家家户户有剪剪纸、贴剪纸的风俗。剪纸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人物剪纸、盆篮碟盘瓶剪纸、瓜果剪纸、动物剪纸、花字剪纸等;根据具体用途,又可分为窗花、祭神祖吊签(挂签)、节令剪纸、礼花(结婚的喜庆剪纸、丧葬的素色剪纸等),日常室内装饰用顶棚花、风斗花、炕围剪纸等。
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丰宁当地满族人民把剪纸和民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剪纸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个节日里,把自己的理想、希望、祝福、情操寄于剪纸上,使丰宁满族剪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这些剪纸具有了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展示了满族的风土人情,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目前,人们的审美情趣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人们对那些传统纹样的剪纸艺术逐渐淡漠。丰宁传统满族剪纸亟需抢救保护和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