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县地处冀中平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管辖,是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乡。武强木版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历史上曾行销于晋、冀、鲁、豫、苏、皖等地区,远及新疆、内蒙古,并对其他地区的年画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丰富的内容被誉为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武强木版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当时,武强南关的画店有144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天玉和”、“万兴恒”、“宁泰”、“泰兴”等年画店。每家有长期工人50多名,常年生产,在外地设有40多处批发庄。另外,周围还有40多个村庄设有画业作坊,后因地理交通状况的变化而逐渐衰微。民国时期的战乱导致武强木版年画业迅速萎缩,仅有40余家画坊开门经营。20世纪40年代初,武强木版年画艺人与晋察冀边区的美术工作者一同创办“冀中年画研究社”,1947年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石家庄大众美术社”,武强木版年画由此得以复兴并有所创新。1949年后,武强县40家画业作坊合并为武强画厂。1985年,武强木版年画博物馆建立。1993年,武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
武强木版年画采用梨木或杜木刻版,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线条粗放,以黑、红、绿、黄、紫、粉等几套色版水印,色彩对比鲜明,造型简练概括,构图饱满,结构严谨,主题突出,富有强烈的装饰性。
武强木版年画在题材方面,既有传统的人物、山水、花鸟,亦有当代现实生活及时事新闻,其中对传统美德的宣扬表现得尤为突出。武强木版年画的主要题材有门画、中堂、对联、贡笺、条屏、窗画、炕围画、灶画、斗方、灯方、西洋景、扇面、博戏图、冥币、年历等。按题材分类主要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日习俗、戏曲故事、历史典故、新闻时事、风趣幽默、组字画谜、风景花卉、智力游戏等几十种形式,充分表达了下层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堪称农耕社会的缩影、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500多年来,武强木版年画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艺术形式、广泛的题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我国农村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