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古董”流行于河北省与山西、内蒙古毗邻的张家口坝上地区。20世纪初期,当地就有俗称“拍门门”(门楼调)和“挖莜面”的乞唱方式存在。戳古董在民歌的基础上,运用二人台的板式,构成了一种新的曲种。通常为一人自拉四胡或自击竹板说唱;也有一人击打竹板说唱,另一人以四胡伴奏的表演形式。1951年,艺人叶露、赵福林根据坝上莲花落的曲调编唱了《包办婚姻出人命》,当时名为“戳古董”。“戳”是捅之意,“古董”指闯祸、捅乱子。意即捅漏子、出乱子、闯祸。以后,此曲目在坝上地区广为传播,“戳古董”的叫法就沿袭了下来。
戳古董的演出多为艺人即兴式的自编自唱,曲目内容丰富,长于表现当地发生的新闻事件和奇闻趣事。大都以现代公案为题材,加以简单的整理入韵,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稍加虚构。语言全是韵白,有两句一韵,四句一韵,六句一韵,完全是地方口语,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主要作品有《自由婚姻意义大》、《蒋介石哭台湾》、《枪崩小五点》、《包产到户好》、《卖猪崩断绳》、《耗子大闹独棍儿营》、《计划生育好》等。
戳古董的伴奏乐器有二胡、四胡、竹板等。多则六七人搭班,少则三人合伙,两人做伴,甚至一人流浪卖艺。戳古董的唱词全部口语化,通俗的方言土语为它蒙上一层浓郁的地方色彩。戳古董的表演过程一般有四个步骤,即叫场、开场、报名、正段,前三者统称为“帽水”,目的是招揽观众,要钱收费,报演唱的地名人名。
戳古董在唱法上突破了“小曲”、“落子”整齐唱法,而是以《小两口拜年》为基调,吸收了《光棍哭妻》等曲调的旋律唱法,并借鉴其他曲艺的说唱特点,充分调动演唱者情感上的即兴变化和发挥,同时还形成了一个段子多种唱法。戳古董以叙事为主,故事性强,在唱词中多用夸张、即兴手法。诙谐、幽默、质朴、通俗的地方风格,强烈的针对性、时代感,形成了戳古董的鲜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