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盐山竹板书

2012-12-21 00:00 
 

盐山竹板书是河北省盐山县极具地域特色的说唱形式,俗称“呱嗒板子”,由杨集村张朝旭(原名张奎胜)(18961970年)所创。起初,张朝旭用一副竹板伴奏,后由其子张立恒进行改革,另增加三弦、醉琴伴奏。据《中国戏曲曲艺辞典》记载,盐山竹板书“初为唱门”、“吃街”一类行乞时的说唱,即兴编词,后渐在集市、庙会上“撂地”演出,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盐山竹板书最大的特点是简洁灵活,是曲艺界的轻骑兵。可由一人表演,一手持竹板,一手持截子;也可由二三人表演,外加三弦、扬琴等乐器。其演出传统曲目有:长篇《杨家将》、《呼家将》,短篇《小借年》、《天河配》等。演唱紧凑、生动活泼、有紧有慢、有高潮、有花腔,极富感染力,赢得省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竹板书成为河北知名曲艺形式。

盐山竹板书演出自由灵活,随景编制,与观众互动,在河北、山东一带很受欢迎。1971年,盐山县文工团成立后,张立恒对竹板书进行了改革。1973年,张立恒演唱的竹板书《知识青年到农村》,参加了地区曲艺汇演并荣获“演出奖”。1975年,参加河北省汇演,受到好评。1980年,张立恒用盐山竹板书形式自编自演的《计划生育好》,参加了全省汇演并获奖,被省电台录音播放。1985年,参加地区汇演的《张飞赶船》,荣获地区“演出奖”。

盐山竹板书是流行于河北、山东两省的一种民间曲艺曲种,被《中国戏曲大辞典》收录。张立恒被吸收为沧州地区曲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竹板书成为河北知名曲艺形式,在国家政策法律宣传、公民道德教育、节庆气氛的烘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充分体现了盐山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盐山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