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

2012-12-21 00:00 

 

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距省会石家庄180公里,建城历史近3000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期,赵国在此建都158年,上演过许多英勇悲壮的历史活剧。这些史实经司马迁写进《史记》后,形成数百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连同其他与邯郸有关的著作和事件的成语典故,共近两千则,成为邯郸市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据《邯郸成语典故集》编著者郝在朝先生搜集整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4条之多。其中直接与邯郸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有200余则。其内容涉及到思想、政治、军事、人物、风俗、文化等方面。例如:负荆请罪、价值连城、围魏救赵、窃符救赵、邯郸学步、顶天立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奉公守法、旷日持久、完璧归赵、盛气凌人、贫贱之交、利令智昏、不遗余力、纸上谈兵、毛遂自荐、奇货可居、一字千金、南辕北辙、鹬蚌相争、惊弓之鸟、舍本逐末、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翼而飞、狗尾续貂、瓜田李下、鹿死谁手、路不拾遗等等,都发生在邯郸。2005年10月2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邯郸“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称号。

邯郸成语典故主要来源有四:一是由发生在邯郸的历史事件、名人故事、逸闻趣事所形成的成语典故,这多是战国赵国邯郸时代和魏晋南北朝邺城时代的。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将相和、廉洁奉公、毛遂自荐、邯郸学步、纸上谈兵、煮豆燃萁等等。二是由出生或生活在邯郸的名人所写传世之作中的故事、寓言形成的成语典故。如先秦的思想家荀子、慎到,中国逻辑学的开山鼻祖公孙龙,杂家吕不韦,汉代今文理学的开创者戴德、戴圣叔侄,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刘邵、建安七子、邯郸淳等,以及唐宋以后文人涉邯、在邯的著作如《荀子》、《慎到》、《公孙龙子》《吕氏春秋》、《礼记》、《笑林广记》、《邯郸记》里的后发制人、积土成山、故步自封、管窥锥指、背水一战、白马非马、安如磐石、前车之鉴等等。在这一千多条成语典故中,许多在现代汉语中都还在广泛使用着。邯郸对中国成语典故的贡献首屈一指。三是历代文人墨客整理、撰写的关于邯郸的神话、寓言、民间故事、小说、传奇、笔记、戏曲、辞赋等等。四是古代赵国帝王将相文治武功的业绩和叱咤风云的故事。

邯郸出现如此众多成语典故聚集现象,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长期在此定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成语典故涉及的历史故事大多发生在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邯郸成语典故是邯郸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晶,是邯郸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对建设特色城市、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成语典故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比如“胡服骑射”成为邯郸市的城市精神,鼓励人们改革进取;“将相和”歌颂了国事为重,顾全大局的高风亮节;“负荆请罪”肯定了有错必改,勇于自责的精神等等。

近20年来,邯郸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邯郸成语典故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利用。邯郸成语典故,正在成为邯郸精神文化的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