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原名蹦蹦戏、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是近百年来新兴的北方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唐山市滦南县。评剧是滦南县绳各庄村民成兆才先生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歌舞蹦蹦基础上,借鉴、吸收皮影戏、河北梆子、京剧等艺术成就逐步发展而成的。评剧发展大致经历了“莲花落对口、拆出”、“唐山落子”、“奉天落子”、“评剧的繁荣兴旺”、“评剧的改革出新”等几个时期。
成兆才是评剧的创始人,也是评剧的第一位剧作家。他的代表作《马寡妇开店》、《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已成为评剧的经典保留剧目。此外评剧还有《王二姐思夫》、《安安送米》、《马思远开茶馆》、《小女婿》、《刘巧儿》、《小二黑结婚》、《秦香莲》、《杜十娘》等一批代表性剧目。评剧音乐属板腔体,基本板式有六种:[慢板]、[原板]、[二六板]、[垛板]、[流水板]、[散板]。伴奏乐器分为拉弹类、打击类和吹奏类三种。拉弹类有板胡、二胡、三弦等;打击类有板、底鼓、堂鼓、底锣、大锣等;吹奏类有笛子、唢呐等。评剧曲牌绝大多数源于昆曲、京剧、河北梆子以及民间乐曲。例如昆曲的[新水令]、[山坡羊];京剧的[小开门]、[夜深沉];河北梆子的[梆子吹打]、[梆子尾声];民间乐曲的[东方赞]、[海青歌]等。曲牌按演奏的乐器可分为三种:一是大唢呐曲牌;二是海笛曲牌;三是管弦乐曲牌。按曲牌的内容和表现情绪又分为六种类型:神乐类有[万年欢]、[朝天子]等;宴乐类有[傍妆台]、[川拨棹]等;舞乐类有[锦庭乐]、[老八板]等;军乐类有[水龙吟]、[将军令]等;喜乐类有[山坡羊]、[汉东山]等;哀乐类有[哭皇天]、[北正宫]等。评剧曲牌中还有一种只用打击乐演奏的曲牌,称“干牌子”。
早期评剧只有男、女角色之分,后分生、旦、净、丑四个总的行当,每个行当中有更细密的分支。如生行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细划则又分为扇子生、穷生、武小生、娃娃生等。评剧表演吸收梆子和京剧的身段动作及唱腔,但仍保持着自由活泼的民间小戏特征,富于生活气息。身段表演分四功五法即“唱、做、念、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五种表演技巧方法,其中唱指唱功,做指做功(表演),念指念白,打指武打。
随着时代的发展,评剧观众锐减,且有老龄化的趋势,评剧的影响力正在减弱,采取措施对其加以保护和弘扬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