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邢台梅花拳

2012-12-21 00:00 
 

梅花拳流行于冀南邢台市广宗、平乡和威县一带,以广宗、平乡两县为主。据《广宗县志》和《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它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术中,文武双修,不断发扬光大。先后涌现邹宏、景廷宾等著名拳师。

梅花拳始创于西周初叶,距今已有两千九百多年的历史。组织形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领导武场。文场人员侧重研究儒、道、佛三家学说之精义和《周易》之理的神奇妙用,讲修身养性,练神练气等。除此之外,文场人员还负责梅花拳弟子的思想工作和演练、亮拳的组织管理等事务。武场弟子通过武功锻炼体悟拳理拳法。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架子包括“桩步五势”和“行步三法”:五势即大势、小势、顺势、拗势、败势;“行步三法”是摆法、扎法、撤法。成拳是在基本功架子基础上两人或多人对练的方法,主要套路有抓、拿、摔、打。拧拳无定手定步,无拘无束,实用步法主要是乱而不乱的大八方步,主要训练出手引手、见手使手、察敌手之来势,审敌手之短长,见劲使劲和借他劲,他动我也动,占其行气出其不意。梅花拳演练者称器械为兵器或把子,除刀、枪、剑、棍等常见的十八般兵器外,还有许多手推独轮车部件原型的特有兵器。

邢台梅花拳的动作套路朴实大方、威武雄壮,既有表演观赏价值,又有技击制敌的实战功能。梅花拳还以文养武、以武济文,其指导思想和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演练梅花拳时,往往配以打击乐渲染气氛,使人精神抖擞。

邢台梅花拳在广宗、平乡一代流传三百多年,以爱国爱民为拳规拳训,师承关系清晰,现已传至第7代,并有拳谱存世。梅花拳多以口传身授形式授徒,最年长拳师87岁。邢台梅花拳及其传播方式,被专家学者称为是探析中国武术源流及功法、套路、格斗的“活化石”。习练梅花拳不仅可以健体强身,而且还可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但是现在能够全面掌握梅花拳绝技的拳师都已年迈或去世,许多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