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多地调研中都专门与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关心问候并用实际行动-自己掏钱购买非遗产品的方式支持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一是非遗保护制度逐步健全,先后印发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对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政策依据。二是非遗名录体系逐步完善。2019年“唐山皮影戏”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省共有三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蔚县剪纸、丰宁剪纸、唐山皮影戏)。女娲祭典、太昊伏羲祭典被文旅部列入“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井陉拉花、西河大鼓被文旅部评选为“优秀实践案例”在全国推广。去年还组织完成157项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定工作,以及14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保护单位名单目前已经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正式公布。三是河北非遗传播力有效提升。2019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2019全国首届杂技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会演活动、“乐享河北·非遗遇上春节”等各类文化活动都圆满成功。
您提出的若干条建议都非常有建设性。非遗进校园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我省今年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做法,一是针对小学生群体的举措。如丰宁满族自治县通过与县内中小学合办非遗传承基地的方式,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进课堂。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在中小学开办满族文化讲座、满族剪纸兴趣课题,与学习教学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了解非遗文化历史。在农村,联合当地中小学校开办非遗文化课堂,将非遗内容融入学校美术、体育和音乐等实践课程中,让同学们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知识,热爱自己的家乡,掌握一项非遗技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有一些社会力量也在积极探索非遗研学,如国粹非遗有限公司,加强同传承人和学校的合作,研制多种适合小学生学习体验的非遗技艺教程课程包,提供青少年体验学习。二是针对大学生的举措。我厅与教育厅命名了13所高等学校为“河北省非遗传播基地”。河北美术学院自2017年起承办“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为全国各地剪纸、石雕、陶瓷等多门类的非遗传承人提供学习、交流和提高的机会,2019年重点开展了“民族服装服饰设计制作技艺”等教育培训工作。河北科技大学把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和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体系之中,把民间音乐、民间舞蹈设为大学生选修课。接下来我们还将谋划更多举措将我省珍贵非遗瑰宝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另外,您提出的要加强非遗宣传传播的建议非常符合我们目前的工作谋划和非遗保护事业现阶段发展需要。今年,我们专门拿出专项资金打造全省的2020“文脉颂中华·非遗看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项目,依托网信办广泛的线上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河北新闻网站、抖音、微博、微信、快手等新媒体,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化报等央级媒体展示我省优秀的非遗资源和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与监督,共同为我省文化和旅游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20年5月8日